長壽秘訣 全球人瑞15個飲食習慣...
分析過去一個世紀於藍區進行的150多項調查後,布特納歸納出這些人瑞值得借鏡的15個飲食習慣。
1.食物的95%應來自植物:
在日本沖繩島、義大利薩丁尼亞島、希臘伊卡里亞島、哥斯大黎加尼科雅半島和加州洛馬林達這五個「藍區」
蔬果、全穀物和豆子是全年主食。最棒的長壽食物是多葉子的蔬菜。
2.一周吃肉不超過兩次:
住在藍區的多數家庭不常吃肉,他們把肉當作配菜或是用來調味。
你最好一個月食用熟肉不超過五次,每次分量限制在兩盎司之內。
盡可能選擇來自家庭農場的肉類,藍區的肉來自吃草或自由覓食的動物,含有較高的奧米加-3脂肪酸。
3.每天最多吃三盎司的魚:
從2002年起追蹤9萬6000名美國人的研究發現,主食為植物,且每天吃魚的人最長壽。
最適食用的魚是不含太多重金屬的魚,如沙丁魚、鯷魚和鱈魚。
4.減少食用乳製品:
人類的消化系統並不適合消化高脂高糖的牛奶,藍區的民眾從植物攝取鈣。
不過,山羊和羊奶製品,如優格和乳酪,在伊卡里亞和薩丁尼亞屬傳統飲食的一部分。
5.一周吃最多三個蛋:
藍區民眾通常一次只吃一個蛋。你可在早餐吃一個蛋,搭配水果。
6.每天吃半杯豆子:
豆子是藍區飲食的基石。
豆子的21%是蛋白質,77%是複雜碳水化合物,它也是纖維的優秀來源,每克所含的養分,在整個地球的食物中最多。
每天食用半杯豆子,可提供你需要的多數維他命和礦物質。
7.改吃酸麵包(sourdough)或全麥麵包:
藍區的麵包以百分之百的全穀物製作
例如小麥、稞麥和大麥。
另有一種麵包,是以「消化」澱粉和麩質的細菌來製作過程,形成酸麵包的特有酸味,酸麵包降低餐飯的升糖指數。
8.少吃糖:
藍區民眾食用的添加糖,約是平常人的五分之一。
百歲人瑞通常在茶裡加蜂蜜,只在慶祝活動吃甜點。你每天加在飲料和食物的糖,不應超過四小匙。
9.每天吃兩把堅果當零食:
藍區人瑞平均每天吃兩把堅果。
哈佛一項長達30年的研究發現,吃堅果的人死亡率比不吃堅果者低20%。
10.食用完整的食物:
藍區民眾不會扔掉蛋黃,或把水果拿來榨汁,也不吃補充劑。
他們所有的養分都來自多於當地生產的完整食物。
11.增加喝水:
加州洛馬林達有很多「基督復臨安息日會」的會友
而該教會建議每天喝七杯水,身體的水分充足,減少血栓出現的機率。
12.喝酒就喝紅葡萄酒:
藍區的多數民眾每天喝一到三杯酒。
研究發現,葡萄酒有助人體吸收植物的抗氧化劑。而且一天結束時喝點酒,有助減少壓力。
13.喝綠茶:
沖繩民眾整天捧著綠茶,綠茶可降低心臟病和數種癌症的風險。
伊卡里亞人喝迷迭香、野生鼠尾草、蒲公英泡的茶,這些草則有抗發炎的功用。
14.喝咖啡:
藍區的一些民眾喝大量咖啡,研究顯示喝咖啡與降低失智症和帕金森氏症有關。
15.完美的蛋白質搭配:
以植物為主的飲食若要攝取足夠蛋白質,要注意如何搭配豆子、穀物、堅果和蔬菜
獲得身體無法自行製造的九種必須氨基酸,例如一又三分之一份的紅椒配三份煮熟的白花菜。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擁有金頭腦! (_吃11種食物增強記憶力_)
隨著年紀增長,記憶力將漸趨衰退,直到衰老階段。
大腦是身體產生的能量最大的消耗來源。
如同身體其他器官,腦部也需要養分供給;
對腦部最好的食物
維生素B12:補充來源可以從牛奶與奶製品、肉類、蛋、魚和其他非素食食物。它能幫助增進專注力和記憶力
維生素B6:可以從香蕉、胚芽、豆類、糙米和啤酒酵母。它能幫助思考更清晰。
堅果:像是杏仁、胡桃、芝麻、大豆、全麥和麥芽、南瓜籽、卵磷脂和膽鹼。他能活化腦部和促進表現。
柑橘類、新鮮水果和紅蘿蔔:能讓腦部保持警覺。
膽鹼、卵磷脂、蛋黃和大豆:能增進專注力和記憶力。
魚:魚油能減少心臟疾病、幫助預防小孩好動、改善憂鬱症、減少壓力環境下的侵略性和減少類風溼性關節炎的疼痛。
水果和蔬菜:富含的抗氧化物能幫助腦部而有抗老作用。菠菜和草莓萃取物中的植化素(phytochemicals)也有抗氧化物的特性,能避免退化性疾病的發作。
巧克力:黑巧克力能促進腦部運作,也能提供腦部能量。
酪梨:能讓心智強健和文思泉湧。作用如同香蕉,可以提供大腦所需而維持有效功能。
黑莓和藍莓:這些水果富含了能保護腦部的抗氧化物。
香蕉:常用於運動當中,尤其是草地網球運動員,讓他們能抱持專注,也能增加大腦活動力。
多吃蔬菜水果的人們,比起吃含大量脂肪和膽固醇的人,有更好的認知能力表現。
少喝點酒能預防記憶喪失。
天天幾乎30%的熱量都會供應給腦部,所以食物確實會深刻影響大腦功能和體能。
不吃下對腦部有益的食物,身體也無法有效的運作。
記得多吃這些好食物,讓你頭好壯壯!
多吃以下8種食物,可以減少53%罹患阿茲海默症的機率:
全穀類、莓果類(藍莓、黑莓、蔓越莓)、豆類、綠葉蔬菜(菠菜、花椰菜)
禽肉(雞肉、鴨肉、火雞肉)、堅果類、番茄、魚類等。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要聽腸道的話!...(_5類飲食 整腸護腦_)
你可藉飲食改變來影響腸道微生物,提高整體健康,特別是改善大腦功能。
提出以下五種方法:
1.食用益生菌(probiotics)豐富的食物。
益生菌是支持消化健康的活菌和酵母。
形成益生菌的發酵過程為乳酸發酵,好細菌把食物的糖分子變成乳酸,同時好細菌也大量繁殖。
乳酸保護發酵食物免受病菌侵入,因為乳酸形成低酸鹼值的環境,殺死酸鹼值較高的有害細菌。
益生菌最好從食物取得,因為身體較易利用。
益生菌有助保持腸道黏膜,是天然的抗生素、抗病毒素和抗真菌素,調節免疫功能,控制發炎,改善養分吸收。
最好的益生菌食物包括:活菌優格、克菲爾(kefir)、紅茶菌(kombucha tea)、韓國泡菜、德國泡菜(sauerkraut)、醃黃瓜等。
2.減少碳水化合物,攝取高品質脂肪。
保持血糖平衡的飲食,也保持腸道細菌平衡。多吃高纖維的蔬果,有助好的腸道細菌生長,保持短鏈脂肪酸平衡,進而保護腸道黏膜。抗發炎的飲食對大腦有益。
高糖低纖的飲食助長有害細菌,並增加腸道滲透、傷害細胞線粒體、破壞免疫系統、範圍廣泛的發炎可達到大腦。這是惡性循環,將進一步干擾有益細菌的平衡。
飽和脂肪一向被視為壞脂肪,但是大量研究顯示,膽固醇的水平太低時,大腦運作不良。你餐盤的三分之二應是高纖蔬菜,搭配三到四盎司的蛋白質。
你的脂肪來自烹調蛋白質所用的奶油和橄欖油,以及堅果及種籽。
3.享用巧克力、咖啡、葡萄酒和茶。
為了大腦健康,你可適量享用巧克力、咖啡和葡萄酒,茶則可盡量喝。
巧克力含的黃鹼醇有助認知和增進大腦血流。
咖啡支持健康的腸道菌群,且有抗發炎和抗氧化的作用。咖啡和巧克力也刺激名為Nrf2的基因路徑,使身體製造更多抗氧化劑,減少發炎,加強排毒。
研究顯示,每天喝一、兩杯葡萄酒的人,代表發炎和腸道滲透的物質LPS水平降低。
紅茶的多酚可增加腸道的雙歧桿菌。綠茶也增加雙歧桿菌,並減少可能有害的細菌種類。
4.食用益生素(prebiotics)豐富的食物。
益生素是腸道細菌的燃料,含有益生素的食物包括生蒜頭、煮熟和生的洋蔥、青蒜、菊苣(chicory)、菊芋(Jerusalem artichoke)和豆薯。
我們每攝取100克含有益生素的碳水化合物,就可產生足足30克好的腸道細菌。
5.飲用過濾水。
喝充分的水對腸道健康很重要,但要記得水不能含有像氯的化學物,環境毒素會干擾微生物,打亂大腦的生理。
佩穆特醫生建議使用一個家庭濾水裝置,確保濾掉氯和其他污染物,而且定期更換。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除了增加補充膠原蛋白外
民眾在日常更應避免肌膚在陽光下過度曝曬,以免造成自由基大量產生,促使肌膚老化的情況更加嚴重。
因此,民眾應在日常做好防曬措施,避免加速肌膚老化情形。
食補助膠原蛋白增生,防止身體出危機:
為了避免上述危機的發生,在日常應加強膠原蛋白的攝取。
其實人體本身也有自行合成膠原蛋白的機制
只是隨著年紀增長,膠原蛋白流失的速度大於人體合成速度,進而引發身體出現毛病。
因此,民眾不妨可以從生活上的營養攝取開始注意。
在日常飲食中多攝取優良的蛋白質,補充人體必需胺基酸,以及富含維生素C、具有抗氧化功效的蔬果
都有助於人體自行合成膠原蛋白,像是奇異果、紅黃椒、柑橘類。
另外,多攝取含有膠質的食物也有助於膠原蛋白的增生。
例如豬腳、雞腳、魚骨、魚皮、珊瑚、海草、海帶、山藥、秋葵、木耳等都是非常推薦的食材。
除了日常飲食的補充外,一般民眾也可以透過運動、均衡飲食、充足的水分攝取,來減緩膠原蛋白流失的情況。
適度的運動、活動有助於刺激膠原的增生,能夠有效將體內的蛋白質轉化成人體需要的膠原蛋白。
【營養師小叮嚀】:
營養師也提醒,多數富含膠質的食物如豬腳、雞腳等食物...(在熱量、膽固醇的含量上都不低)
因此食用時在份量上要多加注意,以免過量造成肥胖、膽固醇過高等問題。
也有人選擇購買坊間販售的膠原蛋白類保養飲品使用
民眾在挑選上應該多加留意,除了要挑選合格、有口碑的廠商外.
對於產品所含的膠原蛋白量、分子大小、膠原蛋白來源都要注意。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10種想不到的食物富含蛋白質!
營養專家推薦10種令你想不到、富含蛋白質的食物!
毛豆
一碗毛豆含有22克的蛋白質、及每日所需四分之一的鈣、鐵、鉀、鎂離子,也有每日所需一半的維他命C和葉酸。
扁豆
一碗煮熟的扁豆含有18克的蛋白質、16克纖維素(每日所需的三分之二)、超過每日所需三分之一的鐵質,和90%的葉酸。也富含維生素B群,幫助身體將食物轉化為能量。
全麥義大利麵
記得將普通義大利麵條改成全麥的。因為它們一樣含有8克蛋白質,但全麥的麵條有更多的纖維素和維生素B群。
麥仁
你可能已經知道一些富含蛋白質的穀類像是藜麥(quinoa),但你試過麥仁(wheat berries)嗎?它做為早、中、晚餐都非常合適,且四分之一碗(未泡水)就含有6克的蛋白質。其他像圓錐小麥(kamut)、二粒小麥(farro)和蕎麥等穀類,也含有差不多的蛋白質。
花生醬
花生醬和其他堅果類(杏仁、腰果)所做成的醬,所含有的蛋白質與其堅果重量相等。舉例來說,兩匙的花生醬約含有8克的蛋白質。
豆類(青豆,而非豌豆)
一碗的這些小東東,就帶有8克蛋白質,和7克纖維素。生的豆子也含有一日所需的維生素C和一半的維生素K。
花椰菜
吃花椰菜好處多多!一碗生的花椰菜含有3克蛋白質,和一日所需的維生素C和K,也有8%的鉀離子。
甘藍菜
雖然調理的方式不同,會改變身體所吸收營養量,但不會改變所接收的蛋白質。
甘藍菜就像其他綠色蔬菜一樣,兩碗生的或半碗煮熟的菜,都含有2至4克的蛋白質,也富含維生素A、B、C和K。
1%的茅屋起司(Cottage Cheese)
120克的茅屋起司竟含有多達14克的蛋白質!試試看以它為基底,做個點心吧!
希臘優格(Greek Yogurt)
一碗希臘優格可以提供你8克的蛋白質!想要增加口感,最好還是加上新鮮的水果,以免吃進糖分及熱量!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全球8大特色飲食 一窺健康秘訣
1.地中海盛宴 對抗失智退化
飲食內容:海鮮、橄欖油、蔬菜、水果、穀物
2.瑞典飲食 保護腸道、抗氧化
飲食內容:發酵乳製品、莓果、黑麥麵包
3.日式飲食 維持血管健康
飲食內容:魚類、發酵大豆、海菜、壽司
4.極簡冰島風 在地食材品質佳
飲食內容:新鮮乳製品、魚肉
5.法國飲食 紅酒是苗條關鍵
飲食內容:晚餐搭紅酒,延緩老化、燃燒脂肪。
6.華人飲食 筷子慢慢吃 增加飽足感
飲食內容:用筷子吃飯慢一點、少一點,搭配綠茶更佳。
7.衣索比亞 全麥飲食 低脂高營養
飲食內容:以穀物為主
8.印度飲食 辛香料、酸奶有益健康
飲食內容:薑黃、茴香等各式辛香料、酸奶。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日式特色飲食:大量魚類、全穀類 可防癌
日本傳統的飲食文化,有大量魚類和全穀類,有助降低癌症發生率。
【健康密碼1】
▇ 生魚片 有益視力、腦力
三軍總醫院營養師歐蘊寧表示
日式料理常見的生魚片,如鮪魚或鮭魚,富有豐富的魚油Omega3、DHA、EPA等
有助降低膽固醇、三酸甘油脂,抑制發炎反應,促進腦神經物質傳導,對視力、記憶力都有幫助。
一餐最多3~4片 國人常過量
歐蘊寧說,魚屬於蛋白質,以台灣常見生魚片厚度,一餐最多三到四片,就有足夠熱量,但以國人飲食習慣,很容易超量,造成熱量過高、脂肪堆積。
榮新診所營養師李婉萍表示,生魚片沒有經過烹煮,所以保留較多的油脂和蛋白質,稍不注意吃太多,的確會造成體重的負擔,尤其鮭魚卵的膽固醇含量高,不建議餐餐吃。曾遇過家裡開日式餐廳的民眾,天天都吃生魚片、鮭魚卵等高級食材,熱量大增,還出現高血脂問題。
抵抗力差者 不宜食用
歐蘊寧提醒,因為是生食,要特別注意處理過程,容易感染細菌,尤其接受化、放療的病患,或抵抗力較差的民眾,建議不要食用,避免感染。
壽司清爽 容易過量
歐蘊寧說,有些生魚片做成握壽司,清爽口感讓人一口接一口,很容易就過量。一般包紫菜的壽司,2到3個大概等於1/4碗飯,所以換算下來,一餐最多只能吃到12個壽司。尤其近來流行的長條飯捲,飯量更多,一個飯捲大概就是一碗多一點的飯,需要控制體重的民眾或糖尿病患者,要特別留意。
【健康密碼2】
▇ 納豆 助腸道蠕動清除血栓
「納豆」是日本另一個特色飲食。歐蘊寧說,納豆含有納豆?,有助於清除血栓,促進蛋白質吸收和消化,納豆菌也有助腸道蠕動。李婉萍補充,納豆、毛豆、豆渣都是黃豆的一種,具優質蛋白質、大豆異黃酮幫助調節女性荷爾蒙,但納豆的味道並非人人可以接受。
有業者將納豆激?提煉做成保健食品,但不建議高血壓、已經在服用降血脂藥物的民眾食用,以免有加乘效果。
【健康密碼3】
▇ 味噌湯 有助蛋白質吸收
日本人餐桌上少不了味噌湯,歐蘊寧說,主要是豆類發酵製成,有助蛋白質吸收和消化。
味噌鹽分高,要控制鹽分攝取的民眾,如腎臟病、高血壓者不適合多吃。
「過多的鈉是從其他飲食來的。」李婉萍說,根據日本國民營養調查,味噌搭配傳統飲食,不會有鈉攝取量過高的問題;但如果搭配的
是西化飲食,有許多加工食品含鈉,整體而言,鈉的攝取量就會過多。
【健康密碼4】
▇ 全穀類+海帶芽 補蔬菜不足
李婉萍說,日本位處北方,蔬菜產量少,因此他們吃很多全穀類食物,來補充膳食纖維,例如炸地瓜、牛蒡、蓮藕、山藥、紅薏仁等料理,這類的食物膳食纖維高,可降低癌症發生率,尤其對於腸胃道相關的癌症,例如口腔癌、食道癌、大腸癌等。
日本像台灣一樣,有時候會出現颱風,蔬菜來不及採收或短缺的時候,他們會選擇海帶芽作為替代。因為生長在海中,比較不受氣候影響。海帶具有水溶性膳食纖維,有助於降低高血壓、心臟病、糖尿病的發生率,也有助於糞便結塊,所以有腸躁症的民眾可以多吃,幫助排便。
歐蘊寧說,天婦羅是油炸食物,尤其裹粉油炸會吸油,油脂含量就會增加2到3倍,不能攝取過多。
另外,常見的日式點心章魚燒,主要是麵粉糊製成,應當成主食來吃,如果吃了主食再吃章魚燒,就會攝取太多澱粉。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吃這5種食物 就能戰勝體脂肪:
這5種食物,讓你有飽足感又無負擔!
莓果類
一碗的草莓、藍莓和小紅莓有豐富的纖維素卻僅含50卡的熱量。也是含有最多抗氧化基的水果之一。研究指出,莓果含有特定的類黃酮素,可以增進產生脂締素,就是一種能促進脂肪燃燒的荷爾蒙。再者,隨餐食用草莓已顯示出可以穩定血糖和胰島素水平,減少發炎因子和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。
蛋
為了抵抗一整天的嘴饞和饑餓感,一頓富含蛋白質的早餐是絕對的關鍵!一顆蛋含有6克的蛋白質卻僅含70卡熱量。如果想要吃得少一點,蛋白部份只有30克卻含3.5克的蛋白質,而且沒有脂肪!最近研究指出,早餐吃比較多蛋白質的飲食控制者,對飲食更為滿意,且較少有飢餓感,但瘦更多!另外有研究指出,早餐吃蛋的飲食控制者,比起吃貝果的人,體重和腹部脂肪瘦了65%!
希臘優格
無脂肪的希臘優格一直是飲食控制者最好的朋友,因為它比起普通優格,多達兩倍的蛋白質但僅有一半的糖份。研究指出將攝取的蛋白質自飲食比例提高15%,就等於少吃了441卡。另一份研究指出每天食用24盎司的無脂肪優格,腹部脂肪減少了81%!
綠茶和烏龍茶
我們已知咖啡可以增進身體代謝,但是茶卻有雙倍的效果!茶中的咖啡因和兒茶素可以加速代謝和脂肪燃燒。研究指出,比起單純食用咖啡因,喝茶可以輕微增加身體代謝率和燃燒脂肪。而且茶不含熱量又富含抗氧化基,比起其他含糖飲料,真的是個健康的選擇。
帶殼開心果
開心果一直是個很好又低熱量的蛋白質來源,30克的開心果含有6克蛋白質,而30顆僅含100卡熱量。東伊利諾大學的學者指出,吃帶殼開心果的人,比起吃無殼的,少吃了41%的熱量!這個行為邏輯其實是,吃之前在剝殼的同時,就會讓腦部想起不要吃太多!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多吃特定顏色的蔬果與優質蛋白質都可以輕鬆護眼!
一、藍紫色蔬果:例如藍莓、整顆葡萄、蔓越莓、紫地瓜、山桑子…等。
藍紫色的蔬果富含花青素可增加眼睛裡感光的「視紫質 rhodopsin 」生成,提升視覺的敏銳度、增加夜間視力、微持正常眼壓。
二、紫紅色蔬果:例如紅蘿蔔、紅蕃茄、櫻桃、南瓜…等。
紅蘿蔔與南瓜具有β-胡蘿蔔素,有抗氧化的功用,也在人體內部份轉換成維生素A,而櫻桃本身具有維生素A,有幫助視覺的能力。
三、深綠色蔬果:例如菠菜、綠色花椰菜、葉狀萵苣、芭樂…等。
這類蔬果大多有豐富的維生素C、鎂、鉀以及更重要的葉黃素,藉由強大的抗氧化能力,吸收對眼球有害的光線,來保護視力,預防眼睛老化。
四、每週吃一次魚及一至兩次堅果:魚類及堅果內具有 Omega-3 ,可以減少發炎避免視網膜的損傷,有助於預防退化性黃斑部病變(Age-Related Macular Degeneration, AMD)的發生。
但要留意,大型魚類多位於食物鏈頂層,這些魚類體內累積了較其它魚類多的重金屬,因此吃魚時應慎選。
五、減少高GI食物攝取:高升糖指數(Glycemic Index, GI)的食物如烘焙類食物、澱粉類食物、麵包、蛋糕、甜甜圈、飲料等
這些大多有較高的反式脂肪酸,對於身體本身是很大的負擔,而2007年美國臨床營養學雜誌(American Journal of Clinical Nutrition)研究指出,減少高 GI 的食物攝取,可以降低退化性黃斑部病變的風險。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<<_8大抗氧化與5大超級能量食物_>>
(_8大抗氧化食物:_)
1.酪梨:內含豐富的維他命 E,是一種強效的抗氧化物,可減緩老化過程,並預防心血管疾病和癌症發生。還富含穀胱甘?(Glutathione),與維他命 E一樣是抗氧化物,可中和細胞損害並緩和導致疾病的自由基。
2.菠菜:菠菜中至少含有十三種不同的類黃酮素 ( Flavonoid ) 及維他命D、K,具有抗氧化的效果。2012年美國奧勒岡州立大學的動物實驗發現,菠菜可讓煮熟肉類中的致癌物質失去致癌毒性,讓罹患大腸癌的機率,從原本的58%降到32%。
3.海藻:海藻含抗氧化成分包括多酚類、多醣體、類黃酮、葉綠素和類胡蘿蔔素等,台灣四面環海,結果比起同樣情況的日本,我們在攝食這類健康食物的量,卻低很多,因此,潘老師鼓勵大家多攝取天然海藻類食物。
4.紅石榴(pomegranate):紅石榴中含有單寧(tannins)、花青素(anthocyanin)及鞣花酸(ellagic acid)等多酚類(polyphenols),不僅對抗自由基、還能有效延緩老化。根據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(UCLA)的實驗證實,若以100作為抗氧化效能指數的最高值,紅石榴的抗氧化效能指數高達96,是綠茶的4倍。
5.藍莓:藍莓中花青素的含量,可說高居水果類之冠,是一種很好的自由基清除劑,也含有可增強免疫力和抗菌的銅、硒、鋅,以及能增加血紅素和血液中的氧濃度以及提升免疫力的鐵。台灣不產藍莓,但可以草莓或桑椹取代。
6.十字花科蔬菜:擁有多種含硫抗氧化物 (異硫氰酸鹽、蘿蔔硫素)、維生素(B1、B2、B5、B6、A、C、E)、纖維質、水溶性醣類、脂肪、葉黃素及胡蘿蔔素等。能幫助清除自由基、防止氧化損傷,防止低密度脂肪酸氧化、保護心血管、防止 DNA 損傷、及預防癌症。
7.野生鮭魚:鮭魚富含蝦紅素、omega-3多元不飽和脂肪酸及維生素D、E,都是抗氧化的高手。台灣不產鮭魚,可以秋刀魚、鯖魚取代。
8.綠茶:綠茶中的多元酚類,又稱兒茶素,具有強力抗氧化功能。還有降血壓及抑制脂肪酸合成?(fatty acid synthase)合成脂肪的功效。其實烏龍茶、包種茶、紅茶、普洱茶,都有同等效果。
(_5大超級能量食物讓你全天有能量、有精神、又不發胖!_)
1.堅果:含有大量的單不飽和脂肪酸,能夠提供身體所需熱量、降血脂。除了葉酸,堅果還含有多種有益的纖維素,有清除腸內垃圾的作用,不會導致肥胖。
2.優格:可以產生飽足感,讓你減少攝食的熱量,豐富的益生菌(probiotics)還能讓你的腸道更健康。
3.南瓜:南瓜熱量非常低,100公克的南瓜,熱量僅24大卡,脂肪也只有0.2公克。吃南瓜還能增加飽足感、不易發胖。
4.地瓜:地瓜是營養價值高的澱粉類食物,GI值不高,且富含纖維,不妨取代營養價值較低的米飯、麵包、吐司等主食。
5.雞蛋:雞蛋屬於優質蛋白質,能讓刺激飢餓感的荷爾蒙下降、瘦素上升,所以,早餐加顆水煮蛋(一天只能一顆,蛋黃不可以丟掉),更有飽足感!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吃出好視力的五大營養素...
各位讀者參考:
1.葉黃素(lutein)及玉米黃質(zeaxanthin):這兩種營養素對眼睛的健康,非常重要,主要是存在於人體視網膜及水晶體中。它們主要的生理功能是吸收自由基之抗氧化作用,並有助於吸收對視力有害的藍光及紫外光,進而減少水晶體及視網膜的氧化。因為長期氧化會造成許多像是乾眼症、夜盲症、白內障,甚至於老化黃斑部病變等眼睛問題。目前衛福部並未有國人每日葉黃素及玉米黃質的攝取建議量,若依據哈佛大學於1994年之研究報告,顯示每天攝取6毫克葉黃素可有效降低老年性黃斑部病變之結論,一般人應每天攝取6~10毫克左右的葉黃素及2毫克玉米黃質,就可延緩黃斑部退化的問題。
富含葉黃素及玉米黃質的食物有芥藍、菠菜、玉米、碗豆仁、綠色花椰菜等。
2.維生素A:它是構成視網膜上感光細胞-視紫質形成的基本要素,可以幫助維持眼睛感光及對黑暗環境適應力的夜視功能,並且還能幫助製造淚液、使眼球保持濕潤。對於長時間盯著手機、電腦螢幕的現代人而言,因為維生素A會大量耗損,所以一定要記得攝取含有維生素A的食物。
根據衛福部國人膳食營養素建議,維生素A每日應攝取量為500~600微克
富含維生素A的食物,其中來自動物性食物包括蛋黃、牛奶、起司、富含油脂的魚等,來自植物性食物,如:菠菜、番薯葉、綠花椰菜、胡蘿蔔、紅薯、甜椒、南瓜、木瓜、芒果等。
3.鋅(zinc):它是抗氧化酵素的輔助因子,協助清除體內的自由基,過去研究發現,缺乏鋅可能導致黃斑部退化等眼睛病變。它也是唯一的礦物質受到歐盟健康聲明推薦,對眼睛有重要影響的營養素。鋅的每日攝取建議量為12~15毫克,它在貝類、魚蝦等海鮮類可見,或是小麥、堅果、牛奶、蛋黃、瘦肉中,也都含有豐富的鋅。
4.藍紫色食物的天然色素:舉例而言,如花青素(anthocyanin)是一種強效的抗氧化劑,其抗氧化能力是維他命E 的50倍,其生理功能為促進眼周微血管之循環、強化微血管彈性、穩定內皮細胞的磷脂質,以避免動脈與靜脈細胞遭受自由基破壞,並能夠維持眼壓正常。可以多吃藍紫色食物像是茄子、櫻桃、藍莓、蔓越莓、葡萄、加州李等。
5.Ω-3 脂肪酸(OMEGA 3 FATTY ACIDS):人體的必需脂肪酸,其中的DHA可以直接通過血液視網膜屏障(Blood Retina Barrier)
使視網膜細胞柔軟,進而刺激感光細胞,將訊息快速且正確地傳送給大腦,連帶有提升視覺的功效。並有助視覺神經細胞的發育,降低罹患黃斑部病變之機率。
它還有保護視網膜細胞的功效,減少陽光造成視力的傷害。其動物性來源有鮪魚、鮭魚、鯖魚、沙丁魚、秋刀魚;植物性的來源則包含亞麻仁油、堅果、海藻等。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富含抗氧化物質的最佳食物來源有:
維生素C:甜椒、馬鈴薯、豆芽菜、青花菜、草莓、奇異果、柑橘類。
維生素E:蔬菜油、堅果類、綠葉菜類、蛋、小麥胚芽麵包。
β胡蘿蔔素:黃色及橘色蔬果,特別是胡蘿蔔、馬鈴薯、甘藍菜、菠菜、芒果、哈蜜瓜。
其他類胡蘿蔔素:如青花菜、番茄、柳丁和橘子。
類黃酮素:洋蔥、全穀類、綠茶、紅茶、大豆、紅葡萄及柑橘類、莓類水果(包括草莓、藍莓、蔓越莓、桑葚)。
異黃酮類:豆類,特別是大豆和亞麻仁。
有機硫化物:大蒜、洋蔥、韭菜。
硒:全穀類、小麥胚芽、啤酒酵母、大蒜、洋蔥、白蘿蔔、番茄、柳橙、蛋、菇類。
鋅:瘦肉、魚肉、特別是貝類、蛋類、全穀類及麵包。
錳:甜菜根、菠菜、香蕉、莓類水果、鳳梨、米、全麥穀類。
鎂、鋅:南瓜子、核桃。
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
常見含植化素的抗疲勞蔬果:
● 胡蘿蔔
富含維生素A、胡蘿蔔素、維生素B群等,有助於防癌、抗癌,幫助營養素轉換成能量,有助於消除疲勞、恢復體力。
● 奇異果
富含維生素A、維生素C與葉酸、精胺酸,有助於維持良好的免疫功能。
● 十字花科蔬菜,如花椰菜、芥蘭菜
含有膳食纖維、維生素C、葉酸、蘿蔔硫素、異硫氰酸鹽,具有抗癌、調整免疫的作用。
● 蘆筍
含有豐富的類胡蘿蔔素、硒與穀胱甘?,具有抗氧化、免疫調節的功能。但痛風、泌尿道結石者應該避免使用。切記,千萬不要生食蘆筍。
● 空心菜
含有維生素C、類胡蘿蔔素及斛皮素,具有抗氧化的功效。脾胃虛寒、寒性體質及尿毒症患者,不宜食用過多。
● 紫米
紫米雖不屬於蔬果,但同樣含有豐富的植化素,還有維生素B群與鋅,能加速完成食物中的醣類、蛋白質與脂肪轉換成能量的過程。另外含有鎂,可以協助葡萄糖的代謝,協助能量的供應。但容易腹脹、消化力弱的人,應該要少吃。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改善更年期不適、調整荷爾蒙,吃這10種明星食材就對了...
以下介紹更年期必吃10種明星食材,不管更年期到來與否都可以吃,達到延緩衰老的效果:
黃豆:富含大豆異黃酮,預防血管硬化、骨質疏鬆,能夠減少更年期到來時的不適。
?仔魚:富含鈣質,有益雌激素分泌減少、骨質快速流失的更年期婦女。
菠菜:富含B-胡蘿蔔素、維生素C、葉黃素、鎂、鐵等,能舒緩更年期情緒與熱潮紅,還能護眼、加強血管彈性。
鮭魚:富含多元不飽和脂肪酸,能降低血脂、低密度膽固醇,可活化腦力。蘊含的OMEGA-3能調節荷爾蒙,更年期婦女可以多攝取。
綠花椰菜:含豐富的維生素A、C。維生素A能改善更年期的皮膚乾燥;維生素C則可以強化免疫系統的功能,此外綠花椰菜還含有植化素-??,可以預防乳癌及子宮頸癌。
山藥:有豐富的植物性雌激素,能夠舒緩更年期的症狀,水溶性膳食纖維、多巴胺、鎂等可以防止動脈硬化,預防心血管疾病。
番茄:其含有的蘋果酸、維生素B1、B2、茄紅素能夠改善動脈硬化,預防癌症。褪黑激素能夠改善更年期所帶來的失眠困擾。
堅果:此類食物含有維生素E與多元的不飽和脂肪酸,幫助維持血管健康,也能解決皮膚乾燥、精神焦躁不安的症狀。
橘子:富含維生素C,能抗氧化、養顏美容。
桃子:可以補血、活血、生津、增加肌膚彈性、改善體質、適合更年期婦女食用。
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
推薦14個每個人都可以做得到、確保老年還能擁有基本生理健康功能的生活方法。
1. 養成規律良好的生活方式:
染色體末端的端粒(telomere)長度與人體細胞壽命的長短有密切相關,它會隨著染色體多次複製而逐漸變短,這也是導致人體老化的一個重要原因。根據美國加州大學的研究顯示,平常就吃素(或儘量少吃肉),且每天固定做一些溫和的運動來釋放壓力(如瑜珈、太極拳、氣功),持續五年,可以讓染色體末端的端粒長度增加10%;而那些生活不規律者不但端粒較短,且老化速度也比一般人要快許多。
2. 多走動,且要能流汗:
英國倫敦國王學院(King’s College London)遺傳流行病學提姆•斯貝克特(Tim Spector)教授表示,每週至少3次透過運動到流汗,便是自我所能控制、延緩老化的最佳方式,每星期至少三次出門透透氣,比坐在家裡玩手機、看電視對大腦的健康更有幫助。
3. 多吃番茄及其製品:
2012年英國新堡大學(Newcastle University)分子生物學馬克.伯奇馬欽(Mark Birch-Machin)教授發現,在短短5週內攝取5湯匙以上番茄及其加工製品,就可以增加皮膚天然膠原蛋白的形成,並具保護功能、避免皮膚曬傷達33%。茄紅素(lycopene)是存在番茄中的活性抗氧化成分,當加熱過後,其體內的生物利用率(bioavailable)會更高。
4. 了解家族疾病史:
你的直系親屬包括爺爺、奶奶、父母及兄弟姐妹中,若是有人曾經心臟病發作或有中風的病史,都有可能增加你日後罹患心血管疾病的風險。雖然你無法改變家族疾病史,但是你可以透過不吸菸、攝取健康飲食,維持理想BMI值及規律運動等方式,來降低心血管疾病的罹患機率。
5. 更年期前後,要定期檢查心血管:
女性停經前卵巢所分泌的雌激素,具有對抗心臟疾病的保護作用。一旦更年期過後,體內雌激素濃度驟降,婦女就面臨罹患心血管疾病的高風險。此外,血壓、低密度脂蛋白(壞的膽固醇)及三酸甘油酯都會趨向增加,高血壓及高血脂被稱為「沉默的殺手」,因此,女性停經前後、高血壓、糖尿病、高血脂、這些高風險族群,都要定期做心臟健檢。
6. 聰明攝取脂肪:
不是所有的脂肪都對人體有害,自然界還有許多對人體健康有益的脂肪,像是單元不飽和脂肪酸,例如酪梨、杏仁、腰果,以及向日葵、油菜、大豆、橄欖、芝麻及花生等製成的食用油都含有單元不飽和脂肪酸。
而多元不飽和脂肪酸分成ω-3(Omega-3)與ω-6(Omega-6)系列,都屬於必需脂肪酸(essential fatty acids),一定要從食物中取得,人體無法自行合成。ω-3 脂肪酸大多存在深海魚類如鮭魚、沙丁魚、鮪魚、鰹魚、鯖魚等,還有部分海藻及亞麻仁子也含有ω-3 脂肪酸;而ω-6脂肪酸則大多來自於植物,如芝麻、亞麻仁油、苦茶油等。對人體不健康的脂肪則包括飽和脂肪和反式脂肪,包括人工奶油、蛋糕、甜點、奶精、餅乾中的氫化植物油都是,另外,還要注意棕櫚油及椰子油飽和脂肪偏高,都儘可能少吃甚至不吃。
7. 每天吃一把堅果:
心臟內科羅斯•沃克(Ross Walker)醫師表示,每天吃10~15顆天然無鹽核桃、杏仁、腰果等堅果,可以降低50%罹患心血管疾病的風險。但是也不能吃太多,畢竟還是要顧慮到它們的高熱量。建議兩餐中間如果肚子餓,可以吃些堅果或以堅果代替洋芋片、巧克力等零食,也很健康喔!
8. 定期參與社交活動:
根據研究文獻顯示,與朋友之間定期的社交互動及聯繫,不致與社會脫節,是維持記憶力與大腦健康、避免失智的最佳方式。之前,發表在知名醫學期刊《刺胳針》(Lancet)的研究報告指出,瑞典一研究計畫,共有1200名受試者參與,持續追蹤三年後發現,那些社交受限者,比社交正常者罹患阿茲海默症的機率高出60%。
9. 在麥片上撒些肉桂粉:
刊登在《糖尿病照護》期刊(Diabetes Care)的研究顯示,每天攝取1/4茶匙的肉桂,可以幫助第2型糖尿病患控制血糖。實際上,辛香料是富含抗氧化劑、幫助對抗自由基及抗老化的天然食物。例如,一茶匙肉桂粉與一盒藍莓(約125克)含有等量的抗氧化成分,而一匙奧勒岡(又稱牛至)香料的抗氧化成分含量,則與一杯紅葡萄或一份花椰菜差不多。
10. 積極正向的人生觀:
沃克醫師認為,積極正向的人生觀是全世界最棒的藥物,而那些長期承受壓力及孤立無依者,疾病罹患率顯著上揚。美國醫學期刊(JAMA)的一項研究也發現,那些人生有目標者往往更長壽、更快樂。每天早上起床的理由,不管是因為工作或顧小孩都好,試著建立自我生活中的明確目標,才能讓你的晚年更健康。
11. 睡足7個小時:
睡多、睡少對健康都無益,加州斯克里普斯診所睡眠中心(Scripps Clinic Sleep Center)針對超過一百萬美國成年人進行研究發現,每晚睡6.5~7.5小時的人,活的最久;但睡超過8個小時或少於6.5小時者,壽命就相對較短。
12. 多吃海藻:
在沖繩超過100歲的人瑞比其他國家要多,且癌症、心血管疾病的罹病風險也較低,長壽的秘訣就是海藻(Seaweed),沖繩的居民以米食、豆腐與海鮮為主,幾乎不吃加工食品,所以當地居民攝取富含高碘及蛋白質的海藻,它在體內有排毒與平衡內分泌的作用。
13. 多吃豆類:
哥斯大黎加的居民長壽的秘訣就是少量多餐,他們很少吃肉,主食為豆類(如油菜豆、四季豆)及各式蔬果,包含三餐及零食,通常他們一天攝食4~5餐,但總量仍須限制。
14. 多吃含抗氧化物質的蔬果:
薩丁尼亞島(SARDINIA)的居民每10萬人中大約有19名百歲人瑞,是美國人瑞的10倍,女性百歲人瑞與男性百歲人瑞的比例約2.7:1。其長壽的秘訣是他們幾乎每餐都吃一種叫做卡諾娜(Cannonau)的葡萄,這是全世界抗氧化成分-白藜蘆醇(resveratrol)含量最豐富的葡萄。他們也常吃富含高纖及葉酸的蠶豆(fava bean),榛果,杏仁和一種義大利佩科利諾起司(Pecorino Sard)。當然,如果你還想了解更多養生的知識,詳見潘老師的養生六大招,讓大家都能健康快樂到天年!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健康經營管理的5大祕訣:
1.早睡早起、作息規律
每天早上5點半到6點起床;8點半進公司,傍晚6點半到家;晚上10點準備上床,11點入睡。
他二十啷噹少年時,便謹守讓身體穩定運行的節奏,只是作息週期較晚一些;但70歲後,便堅持勵行這個作息表至今。
2.不加班、不應酬
每週不在公司待超過50個小時;每月應酬不超過兩次,每次在一個半小時內結束。
3.持續運動、飲食清淡
一週7天、至少6天,會在跑步機上快走40到45分鐘。公司也擺放跑步機,無論在家、在公司,得空就隨時去「健步做功課」。
4.閱讀益智、音樂紓壓
清晨是讀報時間,掌握國內外政經情勢和分析,心思得專注,搭配的是嚴肅且有濃厚宗教味的巴哈音樂;午後近黃昏,感性情緒湧現,讀物是可打開想像空間的名人傳記,再佐以雄壯澎湃的貝多芬,或「美得令我落淚」的普契尼歌劇,爬梳白天糾結的腦力;臨睡前,再以最能平穩神經和心跳的莫扎特、蕭邦,就著文學小品。
音樂和閱讀,像他的心智「排毒法」,一整天的壓力和緊張,一點一滴以文字和音符代謝排放,隔日的精力和專注力再由澄清的起點開始。
5.有系統、有計劃的終生學習
張忠謀不同意「活到老、學到老」
他認為,學習不該是興之所至,而該是有計劃、有系統、有策略的步步為營。遍讀名人傳紀例如邱吉爾、華盛頓,從中分析歸納領導學,做個「組成者」;他引用比他年長兩歲、仍持續研究創作的美國生物學家愛德華.奧斯本.威爾森(Edward Osborne Wilson)所言:「這個世界資訊固然非常多,但終會被資訊組成者宰制,這些人能在對的時間點,歸納整合正確的資訊,批判性地思考,明智地做出重要決定。」是他信奉的終生學習座標。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身體不老、不胖有訣竅!
吃對抗氧化食物,包括芝麻、海帶芽、海苔等,也能對抗自由基,進而達到抗老化效果。
芝麻木酚素能消滅導致老化的自由基。
具有抗氧化的代表性物質包括:
維生素C、兒茶素、花青素
這些物質對多數內臟來說,都很有幫助
但這些物質因為水溶性的特性,而無法到達肝臟,所以無法進入被譽為能量產生工廠的肝臟,消滅自由基。
不過,芝麻木酚素卻能直達肝臟,消滅自由基。
當肝臟的自由基減少,肝臟功能就能獲得提升,就結果而言,能促進皮膚代謝,讓肌膚重拾原有的溼潤與彈力,具有讓肌膚回春的效果。
日本人愛吃海藻海帶 具有抑制致癌物質效果
日本的大腸癌罹患率節節升高,但只要多吃海藻海帶,就能大幅降低罹患大腸癌與大腸瘜肉的機率。
「海」指的是海帶芽,但請別只記海帶芽,而要記成「海藻海帶類」。
海藻海帶類是一種卡路里超低的食材。
雖然統稱為海藻海帶類,像是海帶芽、海苔、石蓴、昆布、羊栖菜、海蘊都是海藻之一。
海藻海帶類食材含有大量的鈣、磷、鋅、碘等礦物質,維生素與蛋白質也很豐富。
海藻海帶類通常含有大量的水溶性膳食纖維,到了胃裡會吸收水分而膨脹,所以能增加飽足感。
海藻類中也含有碘,能幫助脂肪燃燒。海藻海帶的膳食纖維也被認為具有抑制致癌物質的效果。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http://www.taiwanartist.tw/09reported/hygiene/Diet01.htm
1.地中海盛宴 對抗失智退化
飲食內容:海鮮、橄欖油、蔬菜、水果、穀物
2.瑞典飲食 保護腸道、抗氧化
飲食內容:發酵乳製品、莓果、黑麥麵包
3.日式飲食 維持血管健康
飲食內容:魚類、發酵大豆、海菜、壽司
4.極簡冰島風 在地食材品質佳
飲食內容:新鮮乳製品、魚肉
5.法國飲食 紅酒是苗條關鍵
飲食內容:晚餐搭紅酒,延緩老化、燃燒脂肪。
6.華人飲食 筷子慢慢吃 增加飽足感
飲食內容:用筷子吃飯慢一點、少一點,搭配綠茶更佳。
7.衣索比亞 全麥飲食 低脂高營養
飲食內容:以穀物為主
8.印度飲食 辛香料、酸奶有益健康
飲食內容:薑黃、茴香等各式辛香料、酸奶。
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
什麼是北歐飲食?
以北歐地區為基礎,著重冬季蔬菜、淡水魚和漿果。你必須從蔬菜中獲得大部分的卡路里,然後再加入其他東西的適度攝取,例如蛋、肉或魚。食物金字塔的最底端是綠葉蔬菜、豆類,往上一層是全穀物和健康脂肪,接下來是海鮮、家禽、雞蛋、起司和優格,最頂端是肉類和甜食。
偶爾可以來點葡萄酒,並鼓勵大量飲水。
和地中海飲食有何不同?
這兩種飲食非常相似,都著重大量的蔬菜水果、豆類、全穀物和優質脂肪。最明顯的區別在於,橄欖油是地中海飲食的核心,而菜籽油(芥花油)則是北歐飲食的核心。這兩種油脂各有優缺點,橄欖油含更多抗氧化劑,但也有較多的飽和脂肪。
「和橄欖油一樣,菜籽油的單元不飽和脂肪含量高,但它的多元不飽和脂肪比橄欖油多。」營養學博士說。「橄欖油有高抗氧化能力,所以即使你想嘗試北歐飲食,也不要放棄橄欖油。」重要的是烹調用油的選擇,菜籽油的發煙點比橄欖油高,所以當你要進行高溫烹調時,請使用菜籽油,避免自由基和有毒化合物產生。
這兩個飲食法另一個差異是,北歐食物的生長必須適應寒冷氣候,所以相較於地中海飲食,羽衣甘藍、結球甘藍、抱子甘藍和根莖類食物,遠遠多過番茄和甜椒。
如何在現有飲食中融入北歐飲食?
①優先選擇蔬菜
一般人習慣以肉類、魚、澱粉為主角,再搭配部分蔬菜。北歐飲食中,蔬菜則是盤中的主角。
②了解食物的產期
雖然有些食物全年度都可以買到,但吃當季盛產的食物,能獲得更多好處。理論上,季節性食物在適合其生產的季節大量產出,含有更多的營養成分,也能降低農藥化肥的使用。正值盛產高峰期的食物,也能為您省荷包。
③徹底拒絕加工食物
蘋果汁、白麵包、薯片、微波餐、穀片(cereal),這些都是加工品,因其所含的營養物質已被稀釋。在北歐飲食中,重點放在吃真正的蘋果、全麥麵包、堅果種子、燕麥和新鮮烹製的食物。
④吃發酵食物
斯堪地納維亞半島以其發酵食物聞名,早在公元前3000~6000年間,在瑞典東岸就出現第一批發酵食物的證據,而且發酵力還很強勁。
從醃魚到發酵乳品,有豐富的選擇。在瑞典,有種叫filmjolk的發酵乳品,與酸奶類似;在冰島也有種相似產品稱為skyr。
在美國,類似選擇包括德國酸菜(醃漬甘藍)、泡菜(醃黃瓜)、克非爾(發酵乳製品)、康普茶(發酵茶)、味噌(發酵大豆,大麥和糙米)和酸奶。